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

販賣童年回憶,憾動日本警號──站在日本特攝肩膀上的小男孩《PACIFIC RIM》

《PACIFIC RIM》,我習慣叫《環太平洋》,唸起上來氣勢比香港版譯名更暢達氣魄。猶記得數月前得睹預告片,瞧著日系特有的巨大機械人打巨大怪獸,那種雀躍得想拉開抽屜坐時光機去未來先睹為快的心情,終於在今天完成了。即使是導演本人亦不違言,他就是受日本特攝片啟發,才會拍出這類西方人陌生的作品,但東方人絕不陌生的作品。



看畢全片,感觸良多,特別是自小沉迷日系特攝的筆者。固然電影的劇情、世界觀及設定令人過目不忘,但更多的是刺痛,每一幕都表達出對日系特攝不成熟不爭氣的控訴。因為觀影不受任何人贊助,出於個人偏心,全文只嵌入台灣的影片,不用向香港方交代。


先說說劇情比較好。

設定一如很多日本怪獸片,突然有怪獸襲擊人類,現有一切軍事武器都不管用……呃,你問核武?中子彈?可能有用,但你不會用,因為怪獸會不停出現,日本是一星期一隻,這邊亦有類似的間隔。你的核彈可以射幾多發?作品先天合理化怪獸出現的原因:太平洋版塊之間出現類似異空間傳送的出入口,怪獸就是從該處走出來。人類為了對抗怪獸,製作了同樣體格大小的巨型機械人,由雙人操縱,與怪獸展開實打實的大對決。

凡是涉獵日系特攝、機械人作品的朋友絕對不會陌生,這類戲碼見慣不怪。一切一切你都可以從中找出源頭:哥斯拉般的怪獸、超人力霸王的對決、EVA式使徙來襲及精神連結系統、戰隊機械人的體感操作……然而西方人不同東方人,他們更喜歡將一切合理化仔細化,所以你會看到機械人變得實寫許多,怪獸亦有獨自的生態及攻擊習性。日系打怪獸,打完城市便重置又等下星期,在本片將不會存在。殺死一頭大怪獸,要大量人力物力去處理屍體,包括牠身上的寄生蟲、排出來的血液、體液及糞便。駕駛機械人亦不是耍帥,而是時刻處在死亡邊緣,一個錯誤甚至不幸之神降臨,經驗再多的老將甚至ACE王牌一樣像是雜魚般毫無預兆死得突然。每次戰鬥過後,均是機身殘破不堪,都是戰士拼盡最後一口氣去嬴取回來,中間沒有甚麼主角威能之類誇張日系手法。短短一百三十一分鐘的影片,完善地描繪出整個世界觀、軍方、駕駛者、平民、科學家,以至地下買賣怪獸器官的幫派,你會驚訝整個社會的運作自成一系的充滿說服力,環環緊扣,接近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。活用系統的精神連接,令它在交代人物個性、感情及回憶時不致流於片面的敘述,直接身歷境體會,省時省力效果又好。

當然它仍然有些微缺點,片中三場大戰,前兩場都是夜戰,末場是海底戰。夜戰、水戰,都會產生一個問題:難以目視。日系多數是白天戰鬥,可以清楚看著戰鬥。夜戰中只靠少數射燈,不足以令觀眾看得清楚,有理由懷疑是省錢,藉黑夜來掩飾特效的不足。水戰可以省卻城市模型建設費,隨便弄一大漂翻滾的水便解決場景製作。深海戰更是扯得很,你完全不能體會那裡是有浮力有阻力的深海海底,怪獸本身能水陸兩棲,水中能自由行動不是奇事,但機械人沒可能吧?你會發現水中機械人完全不受抗阻,行動與陸地無疑。這裡不是貶抑,事實它真是拍得很好。曾幾何時圓谷的城市模型已經很高水準,電影再次表示他們做得更好,一切又是錢的問題。也許有人質疑戰鬥省錢,可是我覺得以上缺點可以接受。作為機械人打怪獸片,能有如此水準,還可以要求甚麼呢?



畢竟是作品的「主角」,機設是各界關注的重點。這裡的機體都甚有日本早期機械人動畫的影子:超巨型,主要以格鬥術戰鬥,身體表面有大量古式鐵塊組合銲接的痕跡。武器不多,即使有也是以近戰武器為主,飛行武器只是配菜。但駕駛倉甚為前衛,使用精神連結操縱,這樣顯然比一堆超複雜的操縱盤來得合理自然簡單。雙人共駕一機,這點在《假面騎士W》,以至《新世紀福音戰士 急》都有出現。如上所述,劇本更進一步活用,將精神連結系統泛用至劇情敘述,人物交流等地方,活化設定同時簡單劇本處理情報量,不愧是高章之手。劇情真正有露臉戰鬥的只有四部機,主角機比較大眾向簡單向,反而其他三機設計上比較多樣化,符合日本傳統:主角機要正宗簡單,配角機多奇怪武裝。外表夠笨重,內部的關節亦多油跡班駁,實感強。因為武裝甚少,會出現像《地球防衛企業》中的大鐵衛,要「就地取材」拿附近的貨櫃或郵船當武器砸向怪物。


小朋友可能只想看機械人,像我這些中年人更喜歡怪獸。沒有怪獸就沒有超人,其實我們要感謝牠們。明顯製作組深有同感,他們處理怪獸的精力一定比機械人更多。與日系一樣,都是大量參考現存物種再作某種融合。始終錢比較多,怪獸的戲服比日系的來得細緻精心,連皮膚上的小鱗片都十分清楚。與日系不同,怪獸不是單方面被主角方揉搓毆打,而是比主角方更強更暴力,是迫使他們隨時戰死沙場的主因。主角曾自述在機體內感覺可以與天地共鬥,可笑的是根本不是怪獸的對手。與機械人不同,他們擁有更高的地形適性、更強更靈活的肉體以及不斷進化的能力。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入侵者,不像日系的守江湖規矩:當主角方仍受困「保護人類」,戰鬥時盡量救人,不亂破壞建築物時,怪獸完全不吃這一套。水中潛行突襲已經是小事,隨便破壞大樓,拿建築物當掩體都不會猶豫。神出鬼沒不講江湖規距,令戰鬥變數及緊張感甚大。當然因為師承日系,所以口吐攻擊,以至二段變身都有,處處可見日系怪獸的影子。

導演說日本和美國「屢次被怪獸破壞」,所以將戰場轉來香港,真棒的風險轉移。一方面我吐糟為什麼將「水」地形適性只有B的機械人丟入海與「水」地形適性有S的怪獸打,根本是自殺無異;一方面我慶幸海戰很合理,海上解決怪獸真好,不然在城市打巷戰簡直是大破壞。電影沒有提及災後處理等問題,不過想來也沒需要處理,反正軍方重點不會擔心這些事,而且沒時間去管這些小事。

每一方面水準都很高,也許有人質疑沒有詳加提及怪獸那方面的事,不過我覺得沒多大必要。物種不同,已經有提及他們入侵目的,順便諷刺地球污染問題,人類自找麻煩。倒是怪獸方的主人望著機體核爆也不逃不閃,要麼是腦殘,要麼根本不放在眼內。反正隊道是他們製造,就算破壞一個,也可以再弄多一個,有理由相信可以開續集,當然是之後的事。

人物方面其實甚為鮮明,男女主角太大路,劇本條理,不必多說。司令明顯是擅長前線不擅指揮,基本上他的指揮都害死人,但無損其英雄一臉。兩位科學家明顯是另一種「雙人組合」,數字控是理性,怪獸控是感性,正好符合左右腦的組合。雖然很煩,但是劇情關鍵推進人物,發揮得宜,又可調劑。最具喜感的當然是黑市商人,初出場一副高高在上,好像知道很多情報的神秘人物,似乎甚有來頭。總是命令人,瞧不起人,豈料有事立即像老鼠般逃走,風平浪靜就走出來,然後說「我早知道是這樣」之類,大肆發表己見,嚴如事後孔明。這些道貌岸然的廢物,現實可以當現充恥笑人,電影中當然要慘遭河蟹結局,甚為爽快。

因為主要是夜戰,3D景深不明顯,海戰更無遠近深度,白白浪費3D。唯一作用,只餘下仰視巨大機械人時的雄偉角度,還有點「高達立在大地上」的氣魄。至於劇中「香港人」的用語……其實全片基地都好像沒有香港人,明明香港是戰場,但香港人完全沒有參與權,某方面政治味道甚濃。面對外敵,人類總是分成兩批:進擊或防守。不知道是不是人類基因古來崇拜「牆」,又是要建城牆自我閉關,連這部都不例外。《進擊的巨人》會紅,其實只是將最原始的元素組建出來:人就是喜歡自閉多於外闖。很多作品都如是,這部亦不例外。時間關係,它沒有太多時間去描寫城牆,簡單用傳媒側面講幾句便算。如果有續集,可能會花多點筆墨。

聊了太多劇情,說說劇情外,日本特攝。曾幾何時,日本是動漫大國,特攝大國。現在可能是,但總不及往昔。正如製作群所說,他們受的是「過去日本特攝動漫影響」,而拒絕「受現在的影響」,表面上是致敬,實際是貶視。以前是領導世界潮流,日本無意輸出,一切是無心插柳,卻意外影響了世界。但在高峰之後,好像再無寸進。近幾年美國特攝作品越來越精彩,固然國內仍有低質素製作,但至少有高質素商業製作,可以反傾銷全球。過去覺得是兒童向的作品,他們能夠提升質素,變成成人娛樂,而且有巨大商機。日本?總是無法達到,再投入資金,仍是無法破除固有框框。日本人用築起圍牆鎖國時,美國是調查團不停進攻,犧牲重重之後,終於有了長進的發展及豐收。回首一下,日本的特攝,是多麼叫人唏噓。日本人的作品,總是走不出既有格局,滿足自己現有的格局,沒有國際進攻的決心。

掃興的事先別提,題外,官網有小遊戲可以玩,自己製作Jaeger:
http://apps.warnerbros.com/pacificrim/designer/us/
以下是自己設計的Jaeger,大家可以參考



P.S.香港取景,除維港外,仍是傳統城寨形象,沒有地產霸權,小戶林立,令人高興。維港不可能夠水深戰鬥,一個筋斗便翻去青馬大橋,一個轉身又去到葵涌貨櫃碼頭。老外也許不知道,但香港人應該會心一笑www

P.S.S.補於二零一三年七月廿三日,這幾天心神不寧,就是忘記加以下這一段。筆者看戲是看足,即是連片末Cast List都看完才離開戲院。香港人沒禮貌,未做完就起身走,我不介意,但請別恥笑留下來重禮貌的觀眾。如果有心看到最末,留心Cast List,你會發現很多意外驚喜,包括最後導演向日本本多豬四郎致敬語。本多是誰?特攝片大導演,代表作品為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。

2 則留言:

  1. 看到不少人都對這部有好評。
    有朋友說這是外國版魔物獵人ww似乎看起來是不錯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對等的戰鬥,不似魔物獵人,當然怪獸都有完整的生態,這一點倒和魔物一樣。

      機械人武器偏少,主要肉體搏擊,比較接近舊式日系機械人風格

      刪除